【排難解紛】排解,調和雙方糾紛。謂排除困難,解除糾紛。史記.卷八十三.魯仲連鄒陽列傳:「秦將聞之,為卻軍五十裏。魯連笑曰:『所貴於天下之士者,為人排患釋難,解紛亂而無取也。』」

成語纂疏 第385頁(預再版)作者:黃茂寅 精裝685+14 500

燈謎候教:

1、疏通困苦免雜亂_射成語一句_?

2、紫荊枝下還家日_射瓊林文臣一句_?

3、客來主不顧_射本省地名一_回文格_?

故事出自史記,卷八十三,魯仲連鄒陽傳。

戰國時代,秦國軍隊圍住趙國都城邯鄲時。

趙孝成王請魏國救援,魏派將軍新垣衍勸趙國尊奉秦王為皇帝,

說這樣可以使秦兵退去。相國平原君也拿不出注意。

這時有個齊人,名叫魯仲連,請平原君介紹他去見新垣衍。

仲連見了垣衍,說道:「秦國本來就很強潢,如果,一旦稱帝,

必更加暴虐。我寧願自殺而死,也不願當秦國的百姓,難道,

魏國就甘心屈服稱臣嗎?」仲連又說:「秦皇如果稱帝,

魏國就是他的屬國,他要殺誰就殺誰。更會撤換諸侯的大臣,

就是你的地位又怎能保得住呢?」

古人說得好:「同君一夜(席)話,勝讀十年書。」

新垣衍聽罷這一席話,恍然大悟,真是「一語驚醒夢中人」,

這時,垣衍吃了一驚站起來,行禮致謝魯仲連的指教;

並立即打消原來的意圖,回覆魏王去了。

秦王得知魏國使臣去趙國,商議尊秦為帝沒有成功,心想,

邯鄲城裏必有能人,因而不敢輕舉妄動,遂把軍隊撤到汾水去。

不久魏公子無忌竊符救趙,把秦軍打得大敗。事後趙孝成王,

為酬謝魯仲連的功勞,請他做官,他不做,送他千兩黃金,

他也不受,他說(見原文):「做為一個人,就應該替別人,

排患、釋難、解紛亂,而絕不可接受他人的報酬。」

後人就把魯仲連所說的話,將替人排除困難,解決紛爭,

引伸為「排難解紛」一句成語。也有人拿魯仲連這個名字,

做為調解人的代稱。

謎底揭曉:

1、排難解紛。

註:孟子.滕文公上:「決汝漢,排淮泗。」排,疏通也。

左傳.哀公十二年:「而藩其君舍以難之。」難,困苦也。

漢書.孔光傳:「於法無以解。」解,免也。

荀子.解蔽:「涫涫紛紛。」紛紛,雜亂也。

2、不忍伐其樹。

註:面出醒世恆言.卷二。田氏兄弟三人,欲分家產。

本想,連庭前荊樹亦應伐為三分,不料荊樹翌晨忽枯萎,

兄弟因而感動,不忍伐其樹,而遂止作罷。

3、屏東。

註:面出賢文。依格讀「東」(主人)「屏」(通摒)棄也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黃茂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