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得隴望蜀】比喻人的貪心不足。隴、蜀都是地名。瓊林.人事:「貪
心無厭,謂之得隴望蜀。」晉誌,司馬懿謂曹操曰:「今得漢中,益州震動,進兵臨之,勢必瓦解矣。」操曰:「人苦不知足,既得隴復望蜀耶。」
成語纂疏 第344頁(預再版)作者:黃茂寅 精裝685+14頁 500元
燈謎候教:
1、取甘肅又冀四川_射成語一句_?
2、沒齒不忘_射二字口語一句_?
3、斑馬線_射道路名一句_?
東漢時代,劉秀打敗王莽,便自己做了皇帝,當時大將軍岑彭,
曾領兵跟隨劉秀打下天水(甘肅省,古簡稱「隴」天水縣);
接著又和吳漢把隗囂圍住在西域。這時,佔有四川(古簡稱「蜀」)
的公孫述,派大將李育援救隗囂,先把隊伍守住上邦(甘肅省,
天水縣西南)。劉秀知道這消息,就叫蓋延和耿弇留下來包圍上邦,自己因事回洛陽去了。行前寫信給岑彭,信中云:「你等西域和上邦兩處攻下來的時候,就可以領軍隊去攻打西川的敵人。
人總是不能知足,『既平隴(甘肅),復望蜀(四川)』(原文是:
操曰:『人苦不知足,既得隴,復望蜀耶。』)我每次發動軍隊,
頭髮便多白一些。」
從此之後,人們每見有人貪心無厭,要了這個又要那個,
就叫做「得隴望蜀」。按這個故事的原來的內容,劉秀平了「隴」,
又望「蜀」,如果站在統一國家的立場來講,應該是對的,
不應以「貪多務得」來看待。但自「得隴望蜀」被人引伸為成語之後,
完全變成了「貪心無厭」的意思了。所以我們應用它時,
便要用在想得到一樣東西,得到了,又想進一步得另一樣東西,
一直不斷的要下去,永無滿足的人;換句話說,這句成語,
已經是專用在否定的人的習性和作風上了。
說到「貪多務得」,也因各種不同的情況而有好有壞,
現代社會裏,有很多人不滿足自己的生活,儘管豐衣足食,
還是覺得無法暢所欲得;這種名為生活,實乃恣意享受的情況,
正是「貪多務得」之甚!另外一種便是不斷的鑽研學問,
吸收新知,不論所得多少,永遠覺得不足,這種「貪多務得」,
便應值得鼓勵了。不過「得隴望蜀」這句成語,應該專用在前者,
即壞的方面才是適合。
謎底揭曉:
1、得隴望蜀。
註:瓊林.地輿:「四川為西蜀。」甘肅,古簡稱「隴」。
2、休想。
註:面出成語。謂沒齒(人死)還「想」之不忘。
戲劇常言:「我命休矣。」休,死亡(沒齒)也。
3、橫貫公路。
註:面出交通名詞。斑馬線,多設立在十字路口,而「橫貫」穿在「公路」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