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兩敗俱傷】爭奪的兩方,到尾都是失敗傷害。史記.陳軫列傳.宦者傳論:「雖有聖智不能與謀,謀之而不可為,為之而不可成,至其甚,則俱傷而兩敗。」

成語纂疏 第218  作者:黃茂寅郵政劃撥00420063

燈謎候教:

1、沿街叫賣_射成語一句_?

2、四大金剛會見五穀王_射成語一句_?

3、冗員過多_射成語一句_?

4、鷸蚌相爭漁翁得利_射成語一句_?

戰國時代,齊宣王想要發兵攻打魏國。

當時的齊國有一個滑稽雄辯的人,名叫淳

他知道了,便去見宣王說:「韓子盧是最有名的臘犬,

東郭逡是最著名的狡兔。有一天,韓子盧追趕東郭逡;

東郭逡在前拼命的逃,韓子盧在後捨命的追,

繞著山腳追了五圈,逃的逃,追的追,

越過山頭又趕了五趟,直到牠兩個,都跑得精疲力竭,

都一齊倒在路邊,死了。這時,來了一個種人,

他彎下腰,毫不費力地拾去一隻狡兔和一隻臘犬。」

接著又說:「現在要是齊國攻打魏國,

必定是兵連禍結(見成語纂疏 第221)。

這場戰爭不是短期之內可以結束得了的。

必將會使雙方的兵士,都打得焦頭爛額,疲憊不堪!

同時又大大地加重百姓的負擔,落得民窮財盡,

兩敗俱傷。那時候,秦國和楚國便可以不費吹灰之力,

長軀直入,佔領齊、魏兩國,就像那種田人,

毫不費力地拾起一隻狡兔和一隻臘犬一樣。」

 齊宣王聽了,覺得的話很有道理,

就不想發兵攻打魏國了。

 或曰:古人云:「莫爭小利,便失大道。」

為人謙讓,和諧處世,切莫因小而爭,

打得皮開肉綻(見成語纂疏 第505頁),

兩敗俱傷。國與國如此,人與人,何獨不然。

謎底揭曉:

1、步步為營(見成語纂疏 第439頁)。

註:底之營,別解為營業,買賣。

2、佛眼相看(見成語纂疏 第199頁)。

註:四大金剛,是觀音佛祖的護法神佛。

會見,即是相看。

五穀王,或稱神農大帝、五穀先帝等。

3、不省人事(見成語纂疏 第625頁)。

註:冗員,閒散的官員(人事)。過多,不省也。

4、兩敗俱傷。

註:鷸蚌相爭不下,結果漁翁得利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黃茂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