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沐猴而冠】沐猴,獮猴也。譏諷人之徒具衣冠者,若獮猴著冠帶,但具人形而已。另一說,猴性躁不耐久,因以為喻。史記.項羽本紀:「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。」瓊林.鳥獸:「沐猴而冠,笑人見不恢宏。」俗語:「猴穿衫親像人。」
成語纂疏 第451頁 作者:黃茂寅 郵政劃撥00420063號
燈謎候教:
1、泡湯行者稱第一_射成語一句_鈴格_?
2、文武狀元及第_射成語一句_?
3、蕭相首肯_射成語一句_?
這句成語有兩個意思:一種是說猴的性情急躁,
如俗語云:「著猴不才會這樣。」
(音tioh8 kau5 boang
或曰:「猴性,無時得定。」
另一種說法,猴子雖然穿戴了人的衣帽,但究竟不是人,
故語云:「猴穿衫,猶原是猴。」
秦朝末年時,領導諸侯抗秦的項羽,勇敢善戰,轉戰南北,
瓦解秦國的軍隊。但是先入秦國首都咸陽卻是漢王劉邦,
項羽非常憤怒不甘心,後來帶兵進入咸陽,
殺死投降的秦皇帝子嬰,把秦國的皇宮放火燒掉。
又搜集了秦國的財寶和婦女,預備帶回東方去。
這時有人向他獻計說:「秦國地勢險要,可以建都。」
項羽一看宮殿已被燒毀,不能留戀,心裏不由想念起家鄉,
遂說:「一個人發達富貴而不回鄉去,比如穿一件錦繡衣服,
夜間出門,給誰人看呢?」那個獻計的人出去對人家說:「
怪不得人都說楚國人(項羽,人稱西楚霸王)只是戴衣帽的猴子!」
這話被項羽知道了,氣得把背後譏笑他的人抓起來,
活活將他扔在油鍋裏烹死。
項羽勇而無謀,不會善用而任命有才能的人,
是他一生最大的缺點。就像韓信那樣有本事的人,
也不能好好用他,等到劉邦重用韓信時,
項羽再想用他(韓信)已是悔之晚矣。
其次,只為了一句話而隨便烹死一個對他有用的人,
這便是項羽一生中,徹底失敗的原因!
謎底揭曉:
1、沐猴而冠。
註:泡湯,扣沐。行者,悟空之號,扣猴。
稱第一,冠軍也。冠,原為平聲,依格讀去聲。
2、一舉兩得(見成語纂疏 第158頁)。
註:本題81年元宵節在高雄市前鎮沙仔地慈正宮,以猜頭掛出,
3、何許人也(見成語纂疏 第199頁)。
註:蕭相,乃漢蕭何是也,今以蕭相扣「何」。
首肯,答應,允許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