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師直為壯】指用兵時須名正言順,士氣方能旺盛。左傳.宣公十二年:「先大夫子犯有言曰:『師直為壯,曲為老。』」
成語纂疏 第330頁 (二)作者:黃茂寅 精裝685+14頁 500元
燈謎候教:
1、教我無私成大器_射成語一句_?
2、渡頭餘落日_射三字台語歌曲一句_?
3、放下屠刀_射二字棒球語一句_?
4、夕陽西沉_射三字棒球語一句_?
春秋時,晉楚兩國都很強盛,其小國如宋、鄭、曹等國,
一向都很服從楚國,但後來宋國忽然背叛楚國,改投晉國。
楚國立即出大兵伐宋。宋國急派使者向晉國求救,
晉文公聽了大夫先軫的話,一面叫宋國去運動秦、齊兩國,
和楚國交涉,一面將曹、
楚將,子玉派人通知晉兵說:「你們送曹、
我就解除宋國的圍攻。」晉文公把楚國使者囚禁在衛國,
又暗中答應恢復曹、衛兩國,於是曹、衛便與楚國斷絕關係。
子玉生氣至極了,便進迫晉兵,晉兵奉令後撤。
軍官們很不滿,晉大夫狐偃說:「出兵而理直者,就是壯盛,
理虧者,就是衰老的(原文為:『師直為壯,曲為老。』)
何在乎時間的長久?我們若無楚國的恩惠(晉文
才能回國接任王位),到不了今天。退九十里避開他們,
就為報答楚國舊日的恩惠。若我們忘恩失信,以仇怨相對,
那麼,我們理虧,他們理直,他們的土氣便會很旺,不能算衰老。
如我們退了以後,他們仍要進迫,那就他們理虧了。」
見《左傳.宣公十二年》,或《左傳.僖公二十八年》。
後人便將狐偃的這句名言「師直為壯」,引為成語,
是形容理由正大光明者,就是氣勢壯盛;或者是正義之帥,
聲勢必定壯盛的。例如:一個國家要出兵,必須理由充分,
出師有名,士氣也就會旺盛,也能獲得他國的聲援;
相反的,理由牽強,隨便侵略,士氣勢必渙散,
便難獲得世人的支持了。
謎底揭曉:
1、師直為壯。
註:教我者是為我「師」也。
書經.洪範:「王道正直。」直,無私也。
管子.小問:「至其壯也。」壯,謂苗轉長大也。
2、夜港邊。
註:面出唐.王維.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詩。
3、封殺。
註:面出成語。謂把「殺」戮的兇器「封」閉了。
4、下墜球。
註:夕陽,扣球;如日球、月球、地球。